記者李喬智/嘉義報導
在全球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浪潮下,如何讓農業與永續發展並行,成為許多城鄉共同的挑戰。嘉義縣鹿草鄉近年積極推動「農業六級化」,不僅將農業生產延伸至加工與觀光,更將低碳生活、社區共榮與文化保存納入發展核心,展現一個農業鄉鎮如何在永續思維下蛻變,成為地方創生的新典範。
鹿草的六級化實踐,並非單純的「農產品+加工品」延伸,而是以整合式的視野重新定義農業價值。一方面,農民持續在田間耕耘,透過履歷、友善耕作等方式確保土地與作物的永續;另一方面,地方產業則將原料轉化為茶飲、果乾、甜點等多元加工品,並搭配小旅行、餐桌體驗等創新服務,讓農業與文化、觀光產業相互交織,形成一條從土地到餐桌、從農村到城市的完整鏈結。
▲嘉義縣鹿草鄉鄉長嚴珮瑜發起「鄉長開Tesla盲盒開箱鹿草」活動,報名至9月18日止,敬請把握良機。(圖/鹿草鄉公所提供)
在近期推出的「兩天一夜低碳深度之旅」中,鹿草鄉更進一步將低碳運具與永續觀光結合,帶領旅人深入在地產業與文化。行程不僅展現鄉間田園的美景,更引導參與者理解農業轉型背後的努力,從在地品牌的多樣化發展,到社區文化保存與青農返鄉的故事,都讓「永續」不再只是口號,而是能夠親身體驗的生活方式。
此次行動背後的核心,是跨產業的合作能量。鹿草集結了超過十家在地品牌與企業,從農友、文創單位到食品與旅宿業者,共同展現農業六級化的成果。這樣的串聯,不僅活絡了地方產業,更使農產品的價值被重新定義:它不只是農村經濟的基礎,更是驅動地方創生、推動社區共好與承接ESG精神的核心力量。
▲鹿草的日和製冰部是在地名店,傳承超過70年,是令人懷念的古早味。(圖/鹿草鄉公所提供)
鹿草鄉長嚴珮瑜指出,農業六級化的價值在於它同時回應了「環境永續、社會共榮、經濟發展」三大面向。以低碳旅遊降低對環境的負擔,以產業鏈結帶動農民與社區的經濟機會,再透過文化與生活美學的展現,讓更多人理解農村的魅力與價值。
「鹿草不只是農業鄉鎮,而是能夠引領永續轉型的地方實驗場域。」隨著全球 ESG與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的推進,鹿草的實踐案例,展現了小農村如何在地化地實踐國際議題。透過農業六級化與低碳觀光,鹿草正形塑一條兼具環境友善、產業創新與社會參與的發展道路,為台灣農業鄉鎮提供一個可被借鏡的永續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