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心 / 台北報導
在臺北城誕生140週年之際,結合戲劇與導覽的文化行動正悄然展開,試圖喚醒城市記憶,讓被歷史邊緣化的築城功臣陳星聚重回大眾視野。由中華河洛暨開漳聖王文化研究會主辦的「尋找陳星聚」系列活動,自2024年起以創新形式呈現,今年更推出升級版【2025走讀劇場】,透過沉浸式體驗,帶領民眾走進臺北城的歷史現場,感受一段從無到有的築城歷程。
臺北城的興建始於清法戰爭後的1875年,清廷因北臺灣地理與戰略重要性,決定設置臺北府。然而,建城地點、經費與規劃爭議不斷,直到1881年,陳星聚升任臺北知府,毅然決定於艋舺與大稻埕之間的草地築城。1882年動工,歷時兩年竣工,打造出城牆、城門、市街齊備的城市格局,使臺北真正成為具有行政意涵的「府城」。然而,陳星聚卻在完工隔年積勞成疾辭世,隨著1895年日治時期的到來,臺北城逐步拆除,如今僅存北門孤立於都市叢林中,見證著這段短暫卻關鍵的歷史。
「尋找陳星聚」系列活動的核心理念,是不讓歷史僅成灰燼,而是透過行動劇與走讀導覽,重現築城的艱辛與決斷。2024年首度嘗試走讀劇場形式,邀集導覽員與深耕基隆二十年的「慾望劇團」合作,結合戲劇表演與歷史解說,吸引近200位民眾參與,包括國際學生專場,獲得熱烈迴響。
今年推出的【2025走讀劇場】進一步深化內容與設計,規劃「勇探城南線」與「鬧熱城內線」兩條路線,皆自北門出發,沿途串聯城隍廟、布政使司衙門、登瀛學堂、大天后宮等歷史場域,並安排三場戲劇演出,讓參與者在100至120分鐘的行程中,透過「看戲、漫步、聆聽、分享」,沉浸於19世紀的臺北風貌。
活動將於10月1日至11日舉辦八場次,包含英語專場,單場限額25人,共計200人參與。全程使用導覽耳機,維持導覽品質與沉浸感,完成全程者可獲限量紀念小物。報名自9月5日開放網路登記,額滿為止。
中華河洛暨開漳聖王文化研究會表示,透過走讀劇場的形式,不僅讓歷史人物陳星聚的貢獻得以重現,也讓民眾重新認識臺北城的誕生背景與文化脈絡。活動不僅適合不同年齡層,也兼顧國內外參與者的需求,期望透過文化行動,讓城市記憶在現代生活中持續發聲。
免費報名網址: 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e/1FAIpQLSfEwVGrZdzNlD-bA1PV10VclunFF90XH1Sbo4vN1HqllD0D7Q/viewfor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