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Y NEWS

公共運輸的穩定力量 熟齡司機,用經驗守護城市的每一段路
2025年11月07日
記者余政哲 / 綜合報導
分享至

每天清晨,當城市還在甦醒,公車站前已傳來引擎的低鳴聲。一位花白頭髮、笑容沉穩的司機走上駕駛座,細心檢查煞車、車燈與路線牌。他,是眾多熟齡駕駛員中的一位,用數十年的經驗,承載著萬千乘客的安全與信任。

在台灣的公車運輸產業中,熟齡員工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。許多中高齡從軍公職、製造或服務業退休後,選擇重返職場,投入大眾運輸服務。他們不只是開車的人,更是城市運轉秩序的守護者。

公車公司管理單位表示,中高齡駕駛人穩定、守時、抗壓性強,是維持營運秩序的關鍵。他們對乘客的細膩觀察與臨場應變能力,常常讓一場突發狀況化險為夷。從協助跌倒的長者、幫忙找回乘客遺失的包包,到在緊急事故中冷靜應對,這些故事時常登上媒體,也溫暖了整個城市。


▲公車運輸產業同時也積極打造「友善中高齡職場」(圖/欣欣客運提供)

為了讓熟齡工作者能安心投入,產業內部在制度與文化上都進行了多項改變。除了持續優化司機的教育訓練流程,並將安全駕駛、客服應對與緊急處置納入定期課程外,也提供多元的在職進修與心理支持。根據業界資料顯示,每年教育訓練超過三百場,從日常操作、顧客服務到突發狀況應變,皆採取分級管理,讓每一位司機都能保持最佳狀態。對於表現優異、獲乘客肯定或媒體報導的駕駛,更設有即時獎勵與表揚制度,鼓勵同仁以行動傳遞正能量。

公車運輸產業同時也積極打造「友善中高齡職場」。除了薪資與獎金外,還提供完整的健康檢查、教育補助、員工旅遊與多元休假制度。業者認為,中高齡勞動者的價值,不只是能「再就業」,更能「帶領團隊」──他們的紀律、責任感與包容力,是年輕司機學習的重要典範。「職場永續」對這個產業而言,並不只是口號。從安全文化的延續,到人才傳承的機制,業界逐步建立屬於運輸產業的永續循環:熟齡員工穩定團隊基礎,年輕員工注入創新能量,兩者相互協作,讓整體營運更具韌性。

一位資深站務主管分享:「有經驗的師傅在團隊裡,就像一顆定心丸。對乘客來說,他們是安心的來源;對同事來說,他們是信任的依靠。」未來,隨著高齡社會的加深,如何讓更多中高齡者有機會延續專業生命,將成為產業共同的責任。無論是駕駛座上的穩定手勢,還是車廂裡一句親切問候,那份專注與溫度,正是這群熟齡勞動者留給社會最美的禮物。

他們用時間淬鍊出的經驗,不只是職場的能量,更是城市中最溫柔、最可靠的永續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