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Y NEWS

農業部推動「114年扎根動物保護教育—家庭校園動保巡迴活動」 以舞台劇喚起孩子心中的同理與責任
2025年10月05日
記者孟憲玉 / 台北報導
分享至

記者孟憲玉/台北報導

每年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,象徵全球共同尊重生命、推廣動物保護與飼主責任的精神。農業部今年推出「114年扎根動物保護教育—家庭校園動保巡迴活動」,並特別選在世界動物日當天舉行首場大型親子動物保護舞台劇演出,希望透過戲劇的力量,讓動物保護不再只是大人的議題,而能走進孩子的日常與心靈,從校園與家庭向下扎根,進而延伸至整個社會。

活動規劃6場大型親子動物保護舞台劇,在臺北市、花蓮縣、南投縣、雲林縣、屏東縣五地巡迴演出,並結合40場國小校園巡演,讓不同地區、不同背景的孩子,都能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動保教育。

▲農業部扎根動物保護教育活動-家庭動保親子舞臺劇-黑貓老大與阿奇的流浪日記。(圖/農業部動物保護司)

舞台劇演繹生命教育  寓教於樂深化同理

此次巡演由如果兒童劇團打造全新原創親子舞台劇《黑貓老大與阿奇的流浪日記》,透過戲劇描繪哈士奇阿奇遭棄養後的流浪歷程,以及牠與重情義的黑貓老大、幸福友善的里歐等角色的相遇。

劇情中融入非法寵物買賣、寵物作為遊戲獎品等現實議題,以「流浪不是結局,愛才是家的方向」作為核心理念,呈現溫暖而深刻的結局。並透過生動劇情與台上台下的互動設計,將「同理」、「責任」、「尊重」等抽象價值化為孩子們可理解並實踐的具體行動。

▲黑貓老大與阿奇的賣力演出。(圖/農業部動物保護司)

家庭與學校共同參與  建立飼主責任文化

此次活動不僅重視孩子的學習,也強調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參與,巡演深入校園,並搭配親子共賞的形式,讓孩子與家長一同思考飼養責任與生命教育,實踐「不棄養、不放養、不衝動飼養,要登記、要絕育、要終生陪伴」的動保精神。藉由親子共學與社區連結,將動保觀念從孩子心中出發,逐步延伸至家庭與社區,推動飼主責任文化向下扎根。

培養下一代生命守護者  推動社會同理與尊重

農業部表示,動物保護教育是培養社會同理心與責任感的重要基礎。透過「家庭校園動保巡迴活動」,以戲劇引導孩子理解生命的價值,並影響家庭與社區行動,共同營造有同理與尊重的社會氛圍。農業部呼籲社會各界支持推動飼主責任與動保教育推廣,攜手培養下一代成為溫柔而堅定的生命守護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