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黃文博/台南報導
面對全球永續發展的挑戰,青年行動成為希望的起點,由台南一中主辦的「2025高中生面對永續發展目標(SDGs)探究與實作學習成果國際研討會」今(2)日盛大登場,邀請來自台灣、日本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與香港等七個國家,共40支高中生隊伍齊聚一堂,透過跨領域的研究與實作,共同回應聯合國「2030永續發展目標」,校友國立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、台南一中台北市校友會理事事長、家長會長楊榮哲、吳俊泰董事長等貴賓也到場參加開幕典禮。
本次研討會延續2024年首屆活動成果,規模大幅擴增,參與隊伍從去年17隊成長至40隊,展現台灣與國際高中生對永續議題的熱忱與行動力,其中,台灣共有來自10所高中、22支隊伍參與,國際隊伍則包括來自日本的8隊、越南4隊、馬來西亞3隊,以及菲律賓、泰國與香港各1隊,顯示跨國學術交流日益深化。
指導單位教育部林伯樵主任秘書於致詞中表示,面對氣候變遷、科技轉型等多重挑戰,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跨域整合力。本次研討會結合SDGs與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「探究與實作」,讓學生不僅了解國際議題,更能透過AI工具、資料分析與實作驗證,提出具體對策,展現行動力。他強調:「學生的作品不只具備在地觀察,也反映國際視野,正是培養世界公民素養的核心。」
臺南一中校長廖財固也於開幕式中指出,永續發展已是全球共同課題,而教育的角色不再侷限於知識的傳遞,更需成為行動的推手。「這場研討會正是學生們從在地出發、放眼世界,透過探究與實作轉化關注為具體行動的最佳展現。未來三天,我們將見證青年世代對世界的關懷與創意。」
大會特別邀請國立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發表專題講座,主題為〈綠色材料的發展與挑戰〉。陳校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「綠色材料」在環境友善、循環經濟與科技應用上的重要角色,從生質材料的再利用,到廢塑料升級再製的尖端技術,並強調跨領域合作與創新思維是解決永續問題的關鍵。他鼓勵學生關注科學如何回應人類與地球的需求,並從基礎研究連結實際應用,為未來開創新局。
為深化學術與文化的雙重體驗,大會也將於7月3日安排國際師生團隊參訪國立成功大學,由成大教授帶領進行專題討論與導覽,讓學生認識臺灣高等教育在永續領域的發展與創新,同時,也將於7月4日參訪台南重要史蹟景點,如台灣文學館、台南市立博物館與延平郡王祠周邊歷史場域,讓與會者親身感受臺南四百年文化底蘊,理解城市如何在歷史、環境與現代永續之間取得平衡。
隨著SDGs逐漸成為各國教育的重要議題,此次研討會提供了青年實踐永續的舞台,也為國際教育合作開啟更多可能。來自各國的青年學子,正以創意、熱情與行動力,一同為更美好的未來奮力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