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Y NEWS

ESG
全球數百家企業競爭 台灣勇奪四項國際永續大獎入圍 與渣打並列
2025年07月30日
記者翁一如 / 綜合報導
分享至

記者翁一如/綜合報導

在全球 ESG 行動持續升溫之際,台灣中小企業歐萊德(O’right)於近日入選《路透社》2025 全球永續獎(Reuters Global Responsible Business Awards),一舉入圍四項獎項,成為全球唯一入圍四項的中小企業品牌,贏過Cisco、SAP、SGS、BSI,與渣打銀行(Standard Chartered)並列,展現台灣在綠色轉型上的高度實踐力。

▲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。(圖/歐萊德提供)

本屆路透社全球永續獎共有數百家企業報名參與,最終入選名單涵蓋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永續先行企業。歐萊德此次入圍的四項類別,分別為:

  1. 企業轉型獎(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ward):展現如何從內部治理架構導入氣候韌性,推動制度層的永續進化;
  2. 永續先鋒獎(Sustainability Trailblazer Award):由創辦人葛望平代表,以實地前進格陵蘭記錄冰川崩解並結合環境教育行動,代表企業領袖的實踐型影響力;
  3. 營運轉型獎(Net Zero: Operations Transformation):以100%再生能源、去石化原料與循環製程打造零碳營運系統;
  4. 供應鏈淨零獎(Net Zero: Supply Chain Decarbonisation):強調上下游協作落實範疇三碳管理與回收再生體系,建構整體供應鏈減碳能力。

歐萊德在國際入圍企業中,最主要的競爭者為來自英國的渣打銀行(Standard Chartered),同樣入圍四項,且涵蓋轉型、領導力、創新與報導四大面向。渣打身為全球永續金融標竿,其入圍反映國際評審對其規模與制度影響力的高度認可,亦構成歐萊德此番競賽中最具壓力的對位。

▲歐萊德此次入圍的四項類別,分別為:企業轉型獎、永續先鋒獎、營運轉型獎、供應鏈淨零獎。(圖/歐萊德提供)

在台灣部分,共有四家單位入圍:歐萊德(4項)、佳世達科技(3項)、鴻海精密(2項)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(1項)。其中,佳世達科技為台灣入圍項目數第二高的企業,亦是與歐萊德在類別重疊最多的本土競爭者。兩者同時入選「企業轉型」與「營運轉型」兩大類別,呈現台灣永續實力在科技與綠色生活兩端的並進圖像。

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個人獎項「永續先鋒獎」(Sustainability Trailblazer Award),此次僅有來自亞洲的兩位代表入選,分別為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(TAISE)創辦人簡又新大使,並與渣打銀行永續長 Marisa Drew、Whole Foods 市場總監 Sonya Oblisk 等國際領袖並列。該獎項為個人層級評比,聚焦於是否能透過行動與制度創造體系影響力。其中,歐萊德為唯一入圍的中小企業領導人,展現其以「身體力行的實踐」打動國際評審的真實性與創新性。

歐萊德同時指出,此次入圍亦與近年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創的「Bio 永續美妝系列」成果有關。該系列運用咖啡渣副產物開發美妝產品,導入PCR循環包裝、碳足跡標示與低碳物流,推動永續消費深入日常場域,成為國際關注的跨產業合作案例。

歐萊德已連續四年通過第三方查證,達成組織與產品範疇一、二、三全面碳中和,並取得全球第一張 ISO 14068-1 國際碳中和標準認證之清潔品類產品。其更提前完成 RE100 綠電承諾與 SBTi 減碳目標,從製程、配方、包裝到供應鏈,建構完整碳管理與綠色營運體系。

創辦人葛望平表示:「我們從來不是為了成為最大,而是選擇做得最好。這一路,我們靠的不是話術,而是每一項可以被查證的改變。」

歐萊德此次入圍被視為中小企業在全球永續舞台上的重要突破,也為亞洲推動實質氣候行動與轉型治理提供參考範例。未來,歐萊德將持續以永續實證為基礎,透過跨界合作、制度轉型與行動倡議,為地球與下一代創造更多可能。